2025年12月,娄艺潇自创汉服品牌“潇湘记”正式上线,首日销售额突破500万元,相关话题“娄艺潇汉服”“国风新势力”登上微博热搜榜前三。这位以《爱情公寓》“胡一菲”走红的演员,近年来通过音乐剧、汉服文化推广等路径持续转型,如今杀入竞争激烈的汉服市场,引发行业内外高度关注。有人赞其“有文化情怀的创业者”,也有人质疑“明星割韭菜”。在这场传统与商业的博弈中,娄艺潇的“汉服梦”究竟是昙花一现,还是能开辟明星跨界新赛道?
明星汉服创业潮:文化红利下的集体狂欢
娄艺潇的入局并非偶然。近年来,汉服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,据《2025年中国汉服产业报告》显示,2024年汉服市场规模达120亿元,同比增长45%;Z世代(1995-2010年出生)消费者占比超60%,其中“明星同款”“文化联名”产品销量增长最快。从徐娇的“织羽集”到张予曦的“星汉记”,明星汉服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背后是资本对“国潮经济”的押注。
娄艺潇的优势在于“文化积累”。她自2020年起频繁穿着汉服出席活动,并在社交平台开设“汉服小课堂”,科普形制、纹样等知识,积累了超百万“国风粉丝”。2024年,她参演的音乐剧《金沙》中融入大量古蜀汉服元素,进一步强化了“传统文化代言人”形象。品牌发布会上,她直言:“我想做有灵魂的汉服,而不是拍照道具。”
“潇湘记”的差异化策略:从“流量变现”到“文化深耕”
明星汉服品牌常被诟病“重营销、轻设计”,但娄艺潇试图打破这一魔咒。品牌首季产品以“唐风复原”为主题,联合非遗传承人开发“联珠团窠纹”面料,单件成本超800元,定价却控制在1500-3000元区间,远低于高端定制品牌,但高于快时尚汉服。这种“轻奢定位”既保证了利润空间,又与“平价爆款”形成区隔。
营销层面,娄艺潇摒弃“明星带货”传统模式,转而打造“文化IP”。例如,她与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“飞天系列”,每售出一件即捐赠50元用于壁画修复;在抖音发起“汉服穿搭大赛”,吸引超10万用户参与,相关视频播放量破10亿。这种“公益+社交”的玩法,将品牌与文化责任绑定,提升了用户认同感。
然而,挑战同样存在。汉服市场虽热,但竞争激烈。头部品牌“十三余”年销售额超10亿元,背后有B站、小米等资本加持;中小品牌则以“低价走量”抢占市场。“潇湘记”作为新入局者,既无规模优势,也缺乏供应链沉淀。首批产品因“工期过长”(预售需3个月)引发部分消费者不满,暴露了产能短板。